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黄山黄河的博客

自娱自乐 放松心情 结交朋友 交流体会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曾元沧和他的博客  

2011-11-25 09:32:20|  分类: 随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

关于曾元沧和他的博客 - 黄山黄河 - 黄山黄河的博客

曾元沧

 

 

曾元沧笔名曾子墨。上海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男,194410月生,祖籍地妈祖故乡——福建莆田。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。先后当过中学教师、青年报记者、上海《生活周刊》编辑部副主任,后为新民晚报主任编辑,高级记者。

我早就知道曾元沧,因曾在新民晚报社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一位领导向我们介绍过他,再加上经常能在晚报的《夜光杯》栏目中读到他脍炙入口的文章,固然印象深刻。尤其是他曾写过关于方岷(曾同在松树沟插队)的报道,因而感觉与自己的关系似乎也就更亲近了些。因工作关系,我也曾与他见过一两次面,虽我一直记得他,但他肯定是不会记得我。
        曾元沧虽为编辑,其实也是一位天赋极高、人们交口赞誉、多产的作家。1988年,参加接待台湾来大陆上海的第一个民间团体──“台湾经济文化探问团,即席赋诗《明月同天照炎黄》,深受台胞好评。他写过《早生华发》、《肝胆照人间》等许多篇报告文学,著有杂文集《百思交集》和散文集《朋友》、《无语东流》、《手上阡陌》等。发表在文汇报的散文《诚是金》,被选入《中国散文精品分类鉴赏辞典》;刊登于解放日报的散文《桂圆情》,被国内多家报纸转载,由电台配乐朗诵,许多地方将其选为中学语文补充教材。或作为升学语文分析试题,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比利时等国侨胞读了《桂圆情》后,触动了乡思,多次组团回祖国寻根;登载于《新民晚报》上的散文《冰心犹在玉壶中》得到文坛前辈郭风先生的赞赏。
        曾元沧的许多作品都充满浓浓的乡情,不仅满是诗意,且阅读时会有令人神往的感觉。有资料显示,2005年,中国散文学会、上海作家协会和新民晚报社,联合举办曾元沧乡情散文研讨会,上海各主流媒体都作了报道。报上有评论说:上海举办乡情散文研讨会,是破天荒之举,说明大城市的作家没有忘记农村,没有忘记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。”2007年底,刊发于新民晚报的散文《中国的圣诞》,寄语国人应该记住至圣先师孔子,洋圣诞前夕放了一只中国的彩色气球,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。
        在《夜光杯》栏目中,经常能读到曾元沧的文章,也时常会发现署名曾子墨的文章。我虽明知此曾子墨绝非凤凰卫视的名主持,但一直不知为何人。直至不久前,因在网上搜寻前两年曾读过的那篇介绍方岷的文章时,意外地进入曾元沧的博客后,才算解开了那个猜想已久的迷。原来此曾子墨便是景仰已久的曾元沧。曾元沧的笔名寓意深刻, 曾子墨自左而右,自右而左,包涵了曾子墨子,表达了曾元沧对先贤的敬仰之情,以及其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无悔选择。

我一直很喜欢曾元沧的文章,每回看到他的文章,都会细细阅读。记得前些年,得知他的《手上阡陌》一书出版,很想买上一本珍藏,然一段时间后寻遍书店未曾见到,不免充满遗憾之情。好在如今寻到曾老师的博客,能在其中直接细细品味他的作品,也算是意外之喜。

进入曾老师的博客,我有一种疑惑。那就是,如此文字大家,其博客的点击率,竟然远不能与我等草民博客相比。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何原因?但我觉得,这肯定是一种悲哀!我很担忧,在信仰缺失、道德沦丧、急功近利的当今社会,中国优秀文化的地位何在?!尽管如今中央已把加强文化建设放上了非常重要的地位,但我依然是疑虑重重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曾元沧博客网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zengyuancang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769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