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黄山黄河的博客

自娱自乐 放松心情 结交朋友 交流体会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高层住宅火灾历险记  

2012-01-11 17:06:15|  分类: 忆往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高层住宅火灾历险记 - 黄山黄河 - 黄山黄河的博客

 

高层住宅火灾历险记

 

 上海11.15火灾发生后,不由使我想起十多年前所亲身经历的一次高层住宅火灾,那惊魂一刻至今仍历历在目。

 那是1995年的一个冬夜,当我们还未好好享受刚搬入31层高层住宅(总高32层)、从此摆脱蜗居生活状态的那份喜悦,却被一场突然降临的火灾造成惊梦一场。

那夜,天特别冷,人们都已早早钻入被窝。半夜时分,突然被门外的嘈杂声惊醒,须臾间便听得邻居重重的捶门声,以及急促的呼叫声:快,快起来!不知什么地方着火了,我们先下去,你们赶紧下来!。闻讯后,我和妻子赶紧套上衣服,迅即跑到小间弄醒熟睡的儿子并帮其穿上衣服。

当我们打开房门准备下楼时,只见楼梯旁一股又黑又浓的烟雾裹着热浪滚滚扑向我们,浓烟霎时罩满整条走道并迅速涌入房内。见此从未遭遇过的危急情景,不知外面究竟发生什么情况的我们,不敢贸然往外冲,只得赶紧关上房门退回屋里。退至小间,只见小间北窗旁消防阳台冒出的黑烟越来越浓。此时,被浓烟包围、情况不明且孤立无助的我们,没有任何逃生的办法,顿时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惊恐开始袭扰我们。万般无奈之下,我们只得退至南面的阳台。看来,那阳台或许是人们能够营救我们的唯一通道。

那一刻,只觉得空气已被凝固,浓烈的黑烟随时有可能吞噬我们,失望和沮丧瞬间占据了整个脑海。当我们只感到束手无策,且一时无法从惊恐中缓过神来时,猛然发现楼下的制造局路上已出现警灯闪烁的消防车,以及消防队员铺设水带的身影(其实水带中的水是无法通到那么高的高层)。见到消防车,我们便感到一阵莫大的欣慰,一颗悬着的心也开始放了下来。

没几分钟,便听得屋外人声鼎沸,只听得指战员的呼唤声过后,传来阵阵哗哗的流水声。没多久,只见北窗旁的浓烟开始变得越渐稀疏和无力。当我们打开房门时,只见走廊中的地上积满了水(水箱水),整个楼道被黑烟熏得乌黑一片,整个层面公用部位的所有窗玻璃都已被烧得开裂,走廊中所有的塑料物件都已融化,西北角的一户人家家中所有物品都被付之一炬,钢窗亦被烧弯变形,墙上的水泥等均被烧落,唯有厨房中尚未关闭总阀门的煤气管道还在冒着幽蓝的火焰……

 原来那场火灾的起因是那户人家使用电热油汀取暖不慎而引发,那场火灾也一时引起了人们对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的思考。回想起来,本人所遇到的那场从内而烧的火灾,毕竟与外部引发的11.15火灾不同。其实,只要人们能熟练掌握消防安全知识,有效利用高层建筑的消防门和消防通道等设施,楼层内发生的火情还是能够得以延缓或实施有效扑救的(尽管那户人家被烧得精光,但紧挨着的两户人家除了房门被烟熏烤外,均未殃及)。

 那场大火也引来了东方电视台的记者,本人所认识的记者崔士新还专门赶到现场,并为此作了专题报道。记得,该报道中称,当时上海高层火灾的扑救能力只能达到十七层。遗憾的是,十多年过去了,上海的高层建筑消防扑救能力并未如它的建设水平那样同步提高。在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上海,如何加快解决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已刻不容缓,鲜活的生命决不容轻易吞噬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82)| 评论(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